老兵回忆录|为党和人民的工作奋斗终生——记马保三同志

liukang202415小时前吃瓜始末26
通讯员 田风云 记者 赵旭
马保三原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生于1888年10月,山东省寿光县牛头镇人。1924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前期党员之一。1964年2月病逝于济南,享年77岁。在四十年的革新生涯中,他“一向忠于党的作业,仔细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方针,勇于坚持准则;在对敌奋斗中坚强不屈,为党为公民的作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这是中共山东省委对他所作的点评,也是马保三革新终身的真实写照。满怀豪情伸张正义
1948年,济南和山东绝大部分地区现已解放。60岁的马保三按组织的组织从大连回到山东。1949年3月9日,他接到让他出任青岛市市长的决议。6月2日,青岛解放。他和向明等领导同志一同进入青岛。他日夜操劳,忙于在炸毁旧政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革新政权和革新次序,康复和开展工业生产。在10个月任期内,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形象,几件事体现了他的耿耿忠心。
一进入青岛,他就为自己约法三章。他向秘书告知:“咱们进入城市,把握了政权,是为公民谋福利的。咱们要秉公办事,不徇私舞弊。但凡有亲朋好友找上门来要作业的:第一要招待,第二要婉辞拒绝。”有一次,一位族弟来找他要作业,他诙谐地说:“我给你组织个好作业——你回家好好种田干活。”就这样坚决排除了尘俗的环绕。
生活上,他坚持艰苦朴素,不搞特别。解放初期,党政机关仍实施供给制,按规则他吃“小灶”,机关决议为小灶每天加点鸡。他知道后,吩咐秘书:“吃小灶现已很好了。咱们还要艰苦奋斗,不能脱离大众。若问你时,你也不能容许,你若承受,便是帮我的倒忙。”
他廉洁奉公,公私分明。调离青岛时,机关给他送来两只皮箱两只樟木箱子,都是接收来的旧东西。他让人原封带回这些箱子,说:“我带什么东西进青岛的,还带什么东西走。公家东西一点不要。不是嫌欠好,而是不应该。”
1950年春,马保三调离青岛回省准备建立省政协(全称“山东省各界公民代表会议洽谈委员会”)。在3月8日到16日举办的山东省各界公民代表会议上,他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尔后,在省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上,他都当选为副主席。自1956年5月起,他还担任了中共山东省委的统战部部长。
他仔细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做了很多统战作业。他作风民主,有事同大众商议,甩手让作业人员去作业,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动性。他对政协和统战部门的民主作风建造起了重要作用。他对飞扬跋扈“一言堂”现象进行了坚决奋斗。他与民主人士同事,一直遵从民主洽谈的精力,常常深化到他们中心去进行作业和谈心。民主人士有话都愿跟他谈,其时被称为“七十二贤”中的一些有名的头面人物,他都有亲近来往。
马保三晚年体弱多病,但他仍坚持作业,时间关怀党和国家的大事。对党的路线、方针、方针,他总是仔细学习,从实践出发,仔细贯彻执行。对不符合实践,违背方针的事,他勇于提出定见,不计个人得失。特别是在与“大跃进”“反右倾”等“左”的过错的奋斗中,他直抒己见、旗帜鲜明地提出定见,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光明正大的革新道德。他的正确定见,其时被当作“右倾”和“地方主义”受到了批评。在这种压力下,他没有抛弃准则,仍坚持定见,坚强奋斗,没有向过错垂头。在那一段时间里,他很少出门,在宅院里种菜、栽树,自喻为“似工非工,似农非农”,以表自己的抑郁心境。他的问题直到1960年才得以处理。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老兵回忆录|忠实为党为公民——思念冯鼎平同志

冯鼎平同志是阳信县商铺公社冯家店大队人(1896—1976),出生在一个勤劳的中农家庭里。他17岁时在阳信狼丘塚公校读书,受新思潮影响,决然解甲归田参与了辛亥革命,在黄兴领导的部队中任职。民国树立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