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作出名的江苏,工强农也强,正在书写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年代答卷。
《眺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 修改高雪梅
2025年3月14日,农民操作植保无人机在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何庄村麦田里上肥
这是一个猛进的春天。2025年春耕时节,斗极导航的自走式撒肥车在麦地划出垂直线条,植保无人机掠过平整的万亩良田,当农机轰鸣奏响鼓点,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的江苏大地打开。
2024年,江苏以全国榜首的增量完成超13.7万亿元出产总值的一起,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出产了全国5.4%的粮食。
“经济大省,也要多打粮,打好粮。”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村庄厅厅长季辉承受《眺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明,科技赋能“新农民”,以制作出名的江苏,工强农也强,正在书写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年代答卷。
在这里,土地与代码共舞,芳华与立异飞扬,一大批有常识有志向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把田间试验室做成亿元工业链,把科技效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出产力,为村庄复兴注入了汹涌新动能。
云端种粮忙
惊蛰至、春耕忙。在坐落镇江经济开发区的江苏润果农业开展有限公司指挥大厅里,巨屏正吞吐着两万亩稻田的“数字镜像”。三维地图上,光点闪耀——深埋土壤的墒情传感器在陈述根系层数据,无人机的航拍影像被AI解析成苗情热力求。
“八年前,咱们带着测量仪下田,现在带着算法上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开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向《眺望东方周刊》介绍,有了天空位一体化数字体系,了解庄稼的生长状况不用在地里跑断腿,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可精准巡田乃至种田。
凭仗物联网技能,无人插秧机可在恶劣气候下插秧不误农时;埋在土壤中的“小叉子”(墒情传感器),能准确测算土壤墒情和所需肥料;依托卫星遥感,能够判别什么时候收麦。算法知时节,在自走式植保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体系等智能农机配备的加持下,人均办理500亩地步成为实际。
回想八年前,身为土壤学硕士的魏巧和农学博士的老公,别离辞去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科研作业,从北京回到镇江时,田间还多是佝腰荷锄的老农民。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新农民’们不再靠苦力、拼膂力。”魏巧表明,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史,正在被“面朝屏幕背靠数据”的才智农业从头书写。才智农场使务农者劳动强度削减40%,肥料使用率进步15%,农药使用量削减20%,亩均效益添加28%。
这仅仅江苏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2024年,江苏全省已建成164个省级数字农业演示基地,农业出产信息化率超越5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越72%。
“2024年,江苏粮食总产到达762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打破9000亿元。”季辉表明,江苏人多地少,扛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重担,有必要端稳端牢“新”饭碗,将农业新质出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值、质量和效益。
“雄姿英才”上农场
镇江向北约170公里,是盐城市建湖县。走进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一排排锃亮的东方红拖拉机和高速插秧机列队待命,一台台大疆无人机悬停于模仿作业区。这个充溢科技感的场景,见证了“96后新农民”徐扬键的配备包围。
“四年前,给8000亩地上肥需求8台无人机飞1.6万趟,需求5天,跟着无人机载重从40公斤进步到100公斤,现在3000趟就能搞定,一天就完成了。”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扬键向本刊记者介绍。
2017年,这个手握大学文凭的年轻人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到郊野。他回想道:“结业前夕,父亲打来电话,期望我不忘农民本性,带着身手回去,像年代榜样赵亚夫(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那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协助农民富。”
回到建湖,徐扬键成立了“正清米业+农机协作社”联合体,创建了省级“全程机械化+归纳耕耘”服务中心,七年来累计训练农机操作手5000人次。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现在的雄姿英才,农机配备已成为现代农业开展不可或缺的得力辅佐。上一年,咱们的水稻亩产到达了740公斤,本年用上了激光平地整地机,估计能稳产800公斤!”徐扬键说。
季辉表明,农机配备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根底,也是农业新质出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制作大省。农机企业江苏沃得集团,就在棉花收成机、甘蔗收成机、高性能插秧机等范畴不断打破“卡脖子”技能难题,2024年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农机远销印度、孟加拉国、土耳其和南美。
“农业现代化,不只要上配备,还要上先进适用的好配备。”据季辉介绍,江苏真金白银支撑农机更新换代。2024年,江苏初次清晰对9类农机给予作废补助,共作废农机7.7万台,更新机具7.8万台,直接拉动消费46亿元。现在,江苏全省农作物播种收归纳机械化率达8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全省农业出产信息化水平达5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6个百分点。
务农也时髦
回乡务农,关于“80后”留美硕士曾嬿来说并非水到渠成。
“本来,我想留在大城市做一个时髦白领。”在南通市海门区的望旺家庭农场,曾嬿坦言,面临父亲“接班果农”的呼喊,她先让老公回去,但正是老公在大山深处拍照的一段视频,让她决然回乡。
那是2009年的洛川苹果基地,视频里几百名妇女蹲在果园里,顶着酷日,拿着巨细不一粗陋的“圈”,一个个给苹果套试,以判别巨细标准,她们每个人脸上都皴得像苹果相同红。
想起在美国加州观赏的别致士工厂,从清洗到分选满是自动化操作,她决议把所见所学带回家乡。
2011年,曾嬿回到海门,兴办“苏洪鲜食”连锁超市,随后自主规划了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和门店配送流水线,用现代企业办理理念把父亲的2500亩栽培基地,晋级为5万平方米现代化配送物流中心。
从前蹲在泥土上的套袋女工,现在穿上了美丽的作业制服和皮鞋,在洁净的工厂操作分拣设备。自动化分拣车间里,红彤彤的洛川苹果在传送带上列队前行,激光传感器精准扫描果径,机械臂以规整的节拍将苹果分装入箱。女工徐丽(化名)说:“曾经一天套3000个果,现在管8台机器,薪酬翻了两番。”
“有了工业化的流水线,咱们做果农就像在星巴克做咖啡师,也能够很时髦。”曾嬿表明,更令她自豪的是,经过“公司+基地+协作社+农户”的工业化运营形式,十余年来她已带领6930名农民脱贫致富,企业年经营额也从数万元增加到上亿元。
新农民曾嬿带领果农喜迎丰盈,走上致富路
打破农业“芯片”
科技正在重构农耕叙事。新年代的务农民能够操作智能机械,也能够双栖于郊野与试验室,用种子的力气改动国际。
“95后”华梦丽从江苏农林作业技能学院结业后,扎根镇江句容,成立了“果牧不忘”体会农场。为处理草莓苗的病害问题,她在50摄氏度的高温试验室里攻坚三个月,尝试了上百种配方,总算在植物病毒钝化器的协作下,培养出优质草莓“芯”。
她没有将效果私藏,而是和小伙伴组成助农服务队,将技能带到了内蒙古、辽宁等16个省区,免费扶持农户700余户,辐射面积达4.2万亩。
和华梦丽同龄的强玮,是南京农业大学水产动物营养学专业博士生,他和父亲联手研发,经过十年五代,培养出“金龙1号”大闸蟹。
“曾经,蟹农都是凭阅历留种、育种,但这会导致近亲繁殖程度高,种质退化严峻。”强玮介绍道,“金农1号”新种类全程吃协作饲料,不只进步了饲养功率,还有助于维护水生态环境。
2024年,魏巧获批“农作物种子出产运营许可证”,接下来她的方针是建造“种业、种养循环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大板块,走好科技效果转化使用的“最终一公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季辉表明,为培养农业新质出产力,江苏集聚各方力气,成立了生物育种钟山试验室,力求在严重根底理论和严重新种类创制等方面获得重要打破。
近年来,江苏在农业育种范畴活跃推动生物技能立异使用,使用全基因组挑选等生物育种技能选育的超级稻“南粳5718”,高产又甘旨,为大面积单产提高奠定了种类根底;经过分子符号辅佐育种技能选育的“扬麦33”,成功破解“小麦癌症”赤霉病国际难题。耐盐大豆种类“苏黄1号”,在含盐量3‰的盐碱地完成亩产200公斤……
目光转向全国,江苏在农业“芯片”上的成果仍然亮眼。季辉表明,2024年,江苏5个稻麦种类当选全国农业主导种类名录,数量位居全国榜首,15个水稻种类进入农业村庄部“超级稻”种类名录、占全国11.6%。
头雁领航大雁阵
村庄六合宽广,农业大有可为。
2025年2月14日,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在宿迁掌管举行“新农民”座谈会,表明要凝集“政产研学企”合力,在新种类、新配备、新技能研发推广使用上做好引领演示,加速施行“新农民”培养三年举动,更好赋能农业现代化和村庄全面复兴。
“‘新农民’之新,新在不只要胸襟乡土,还要懂技能、善运营、会办理、有担任。”季辉表明,继2023年在全国首先出台《关于加速推动“新农民”部队开展强大的辅导定见》后,江苏于2025年进一步发布《江苏省“新农民”培养三年举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到2027年末培养“新农民”头雁1000人、带动培养“新农民”雁阵10000人,搭建起结构合理、梯次清楚、本质优秀的人才矩阵。
“以魏巧、曾嬿、徐扬键等为代表,‘新农民’拿手运用互联网思想,重视工业交融与品牌打造,长于探究新技能、新工业、新业态、新形式,已发挥出可喜的带动效果。”季辉说,2024年,江苏全省监测的100个村庄创业带头人,兴办主体经营收入120.5亿元,带动创业人数2.3万人,吸纳就业人数2.7万人。
“前面是千千万万老农民,后边有千千万万张望者,我期望以自己的斗争阅历招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的膏壤。”徐扬键说。
新农民徐扬键登上农机
“为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本质青年农民, 2025年1月,江苏省发布《高本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标准》(以下简称《培养标准》),这是全国首个针对高本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的省级当地标准。”姑苏农业作业技能学院党委书记苏士利承受《眺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明,《培养标准》正是由该学院牵头研发。
据苏士利介绍,该学院与久保田农业机械(姑苏)有限公司、北方天途、姑苏苏垦等行业龙头协作,已联合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的工业工人1000余人;经过与太仓、昆山、吴江、扬州等地协作,已累计接收定向委培生1000余人。
其间,该校结业生黄成已生长为太仓庆丰村村委会委员,他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使用先进农机化技能,建造的200亩“无人农场”成为江苏农业智能化的标杆。
“经过‘半农半读’‘送教下乡’,江苏累计培养了3.9万余名专业技能农民(成人中专结业生),当时在校生规划逾6000人;经过‘托付培养’‘定制村干’,全省754名“定制村干”结业生中,有520人进入村委作业,185人在底层政府、大街和社区作业。论高本质农民开展指数,江苏在全国榜首。(据农业村庄部村庄社会工作促进司和中心农业广播电视校园联合发布的《2024年全国高本质农民开展陈述》)”季辉表明,2024年,江苏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32414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4:1。
“江苏正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立异和工业立异深度交融,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根底上,本年又启动了科技强农‘六百工程’和农技人员‘三心服务’举动。科技在助力单产提高、保证粮食安全的一起,将更好地促进强农富农、共同富裕。”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万建民承受《眺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着重,科技兴农,关键是人。
2025年中心一号文件——《中共中心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村庄改革 厚实推动村庄全面复兴的定见》首提“量体裁衣开展农业新质出产力”,提出“推动农业科技力气协同攻关”“完善村庄人才培养和开展机制”“强大村庄各类专业人才和有用人才部队”。
新年代呼喊“新农民”。当农业科技立异和工业立异深度交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奔赴广袤郊野,建造稼穑长歌、沃野生金的和美家乡。
(本文刊载于《眺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7期,总第930期)